
一、專業(yè)知識儲備
1. 深入學習醫(yī)學術語
醫(yī)學領域有大量特定的術語,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壓)”“diabetes mellitus(糖尿?。钡取at(yī)學翻譯人員需要通過系統(tǒng)學習醫(yī)學教材、參加專業(yè)醫(yī)學術語課程等方式,積累豐富的醫(yī)學詞匯庫,以便準確翻譯各種疾病名稱。
2. 了解疾病分類
熟悉疾病的分類體系,像按照人體系統(tǒng)分類(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或者按照病因分類(感染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這樣在翻譯涉及多種疾病的文本時,可以根據(jù)分類邏輯準確理解和翻譯相關病癥的表述。
二、文化適應性
1. 不同語言文化中的疾病認知差異
有些疾病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俗稱或者認知方式。例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上火”這一概念在英文中沒有完全對應的詞匯,醫(yī)學翻譯可能需要根據(jù)具體語境解釋為“excessive internal heat”或者詳細描述相關癥狀如“sore throat, oral ulcers and constipation which are considered symptoms of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咽喉痛、口腔潰瘍和便秘,這些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被認為是上火的癥狀)”。
2. 避免文化禁忌
在某些文化中,對于疾病的稱呼有禁忌。比如在一些宗教文化中,某些與生殖系統(tǒng)相關的疾病可能需要采用比較委婉的翻譯方式,以尊重當?shù)匚幕曀住?/li>
三、上下文分析
1. 結合臨床背景
如果是翻譯醫(yī)學病例或者研究報告,要考慮疾病的臨床背景。例如,“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MI(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中的“MI”,如果脫離了臨床背景可能會被誤譯為其他含義,但結合上下文就能準確判斷為“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
2. 與治療手段關聯(lián)
疾病和病癥往往與治療手段相關聯(lián),通過分析治療手段的表述可以更準確地翻譯疾病。比如“a patient with renal failure undergoing dialysis(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衰竭患者)”,“renal failure(腎衰竭)”的翻譯通過與“dialysis(透析)”這一治療手段的聯(lián)系得到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