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 年俄國植物化學家茨維特(Tswett)首次提出“色譜法”(Chromatography)和“色譜圖”(Chromatogram)的概念。茨維特使用色譜法 chromatography(來自希臘字,chroma 意思是顏色,graphy 意思是記錄)來描述他的彩色試驗。他在論文中寫到:“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溶液從一根主要裝有碳酸鈣吸附劑的玻璃管上端加入,沿管濾下,后用純石油醚淋洗,結(jié)果按照不同色素的吸附順序在管內(nèi)觀察到它們相應的色帶,就像光譜一樣,稱之為色譜圖。”
1990 年以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學在國際和國內(nèi)的迅速發(fā)展,為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提出了更多、更新的分離、純化、制備的課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蛋白質(zhì)組學有 HPLC 作預分離等。
眾所周知,色譜分離的原理就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循環(huán)過程。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結(jié)構可分為“高壓輸液泵”、“色譜柱”、“進樣器”、“檢測器”、“餾分收集器”以及“數(shù)據(jù)獲取與處理系統(tǒng)”等部分。
高壓輸液泵的功能為驅(qū)動流動相和樣品通過色譜分離柱和檢測系統(tǒng)。性能要求流量穩(wěn)定(±1),耐高壓(30~60 Mpa),耐各種流動相,例如:有機溶劑、水和緩沖液。種類分為往復泵和隔膜泵。一元、二元、三元泵主要是用來自動配制流動相的。
梯度洗脫裝置的作用是讓流動相的組成隨時間而改變,以調(diào)節(jié)流動相的極性、離子強度或 pH 值,使試樣組分的保留時間得以改變,從而提高分離效率。
色譜柱是用來分離樣品中的各個物質(zhì)。色譜柱是尺寸長 10~30 cm,內(nèi)徑 2~5 mm 內(nèi)壁拋光的不銹鋼管柱。它的填料粒度是 5~10 μm,高效微粒固定相。適應小粒徑(約 2 μm)填充劑的耐超髙壓、小進樣量、低死體積、高靈敏度檢測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則稱之為超高效液相色譜儀。
色譜柱類型分為反相色譜柱、正相色譜柱、離子交換色譜柱及手性分離色譜柱。
反相色譜柱:以鍵合非極性基團的載體為填充劑填充而成的色譜柱。常見的載體有硅膠、聚合物復合硅膠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劑有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辛基硅烷鍵合硅膠和苯基鍵合硅膠等。使用的流動相極性大于固定相的極性。
正相色譜柱:用硅膠填充劑,或鍵合極性基團的硅膠填充而成的色譜柱。常見的填充劑有硅膠、氨基鍵合硅膠和氰基鍵合硅膠等。氨基鍵合硅膠和氰基鍵合硅膠也可用作反相色譜。使用的流動相極性小于固定相的極性。因此,反相色譜柱和正相色譜柱出峰順序剛好相反。
離子交換色譜柱:用離子交換填充劑填充而成的色譜柱。有陽離子交換色譜柱和陰離子交換色譜柱。
手性分離色譜柱:用手性填充劑填充而成的色譜柱。主要用于測定手性化合物。
進樣器將待分析樣品引入色譜系統(tǒng)。進校系統(tǒng)主要有以下幾種,注射器進樣裝置,由于操作時誤差大,現(xiàn)已不再使用;常用的閥進樣裝置,因體積可變又可固定是較為理想的進樣系統(tǒng);另外還有自動進樣器,有利于重復操作并可實現(xiàn)自動化。
檢測器用來將被分析組在柱流出液中濃度的變化轉(zhuǎn)化為光學或電學信號。紫外吸收檢測器是目前 HPLC 應用最廣泛的檢測器,根據(jù)光吸收原理,以適當?shù)墓饴泛碗娐份敵鲆粋€與試樣濃度成正比的紫外-可見光吸收信號。其他常見的檢測器還有熒光檢測器、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示差折光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和質(zhì)譜檢測器等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有“四高一廣”的特點:
①高壓:流動相為液體,流經(jīng)色譜柱時,受到的阻力較大,為了能迅速通過色譜柱,必須對流動相加高壓。
②高速:分析速度快、流動相流速快,較經(jīng)典液體色譜法速度要快得多,通常分析一個樣品在 15~30 分鐘,有些樣品甚至在 5 分鐘內(nèi)即可完成,一般小于 1 小時。
③高效:分離效能高??蛇x擇固定相和流動相以達到最佳分離效果,比工業(yè)精餾塔和氣相色譜的分離效能高出許多倍。
④高靈敏度:紫外檢測器可精確達 0.01 ng,進樣量在 μL 數(shù)量級。
⑤應用范圍廣:70% 以上的有機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特別是高沸點、大分子、強極性、熱穩(wěn)定性差的化合物分離分析,具有優(yōu)勢。
⑥色譜柱可反復使用:可用一根色譜柱分離不同化合物。
⑦樣品用量少、容易回收:樣品經(jīng)過色譜柱后不被破壞,可以收集單一組分或做制備。
高效液相色譜的缺點是設備單價昂貴、運行成本高,需要使用高純度的試劑。